网站支持 IPv6
走进奇台丨我在醉美奇台的天山麦海里“冲浪”,你来吗?
发布时间:2025-06-05 11:47:53 来源:奇台文旅 浏览次数:0 文章字号:
分享至

   这个夏天,因为高温天气影响,这些人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当然你也可以来江布拉克
“冲浪”!不信你先来看看这滚滚的浪花,一望无际的碧绿!


一眼望不到边的山峦上,金黄翠绿的麦浪随风起伏……每到金秋时节,奇台县江布拉克景区万亩旱田如画的景观就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光顾。



奇台县作为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坐标,这里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汉朝郑吉曾分兵300在此屯田。之后,历代军屯、民屯、官屯、商屯和农垦得以延续发展,在山梁沟壑间创造了万亩旱田,至今仍保留着稳定的产量。成为新疆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奇台县旱作农业系统位于江布拉克国家4A级旅游景区,涉及5个乡镇9个行政村,面积达20万亩。被誉为天山麦海、空中麦田、中国最美的麦田和摄影家的天堂。


江布拉克景区平均海拔1700米以上,冬暖夏凉,雨水丰沛,最适宜种植小麦、大麦等农作物,当地农民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这里的坡坡、谷谷、沟沟、岔岔,都种上小麦、大麦等作物,面积达两万亩之多,靠天吃饭,无需用水来浇灌,故称为万亩旱田。


据记载,从汉代开始,万亩旱田地就已开始开荒种田,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耕作历史,目前,整个江布拉克已经被有关部门确定为国家保护最完整的最早绿洲文化之一,在海拔1770米旱田丘陵上盘踞着汉代疏勒古城遗址,流传着汉代耿恭抗击匈奴的千古史实,见证着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演绎的沧桑史迹。


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这里的居民就使用锄头、木犁“二牛抬杠”的方式开垦农田,种植小麦、大麦、豌豆、荞麦等,历代军屯、民屯、官屯、商屯得以延续发展,在山梁沟壑间创造了万亩旱田。历代先民依靠独特的光热资源和水土资源,利用当地复杂地形和垂直地带气候,在不同海拔高度播种适宜的作物,探索出作物种植-留茬地放牧种植模式,“二牛抬扛”畜力耕作方式、“水打滚”和“浪苗子”撒播生产方式、轮留休耕土壤保持肥力方式、堆草火烧和深耕条播防治虫草灾害方式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成为村民近两千年来的主要生存方式和新疆农耕文化的发祥地。



奇台旱作农业系统是天山北麓“靠天收”的农业生产典型,主要以旱作种植为主,并涉及林业、畜牧和副业等农业类型。旱作农业不浇水、不施肥,实行轮作、休耕制度,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旱地景观随季节更替而变化,彰显着农耕文化的原生态魅力。春季种子撒播在连绵的群山之上的旱地里,出苗后绿色绵延起伏,夏季麦子成熟金色满山,秋季遍野残茬中牛羊成群,冬季冰封山峦白雪皑皑,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令人震撼的美景,被誉为天山麦海、空中麦田、中国最美的麦田和摄影家的天堂。

4推荐写留言
写留言
留言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