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奇台县西地镇3万多亩小麦迎来丰收季,该镇通过“一带四行宽窄行”、选用新型高效叶面肥等办法试种的小麦实验田每亩增产率达11.6%。
7月7日,西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别对处理区和对照区试验田开展实收测产。数据显示:在品种和其他措施相同的情况下,处理区的23亩小麦折合标准含水量后亩产为503.5公斤;对照区的 47.5亩小麦折合标准含水量后亩产为451.6公斤;处理区较对照区每亩增产51.9公斤。
“在小麦成熟期持续高温和灌水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一带四行宽窄行’、选用新型高效叶面肥等办法试种的实验田小麦麦穗整齐。”西地村委会副主任仲江介绍,这块试验田选用的“石冬0358”品种,具有高产、节水、综合抗性强等突出优势。除了良种加持,新技术的应用更是关键,这些技术相辅相成,在干热环境下为小麦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奇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于建新在小麦收获现场给种植户介绍说,通过“一带四行宽窄行”模式,优化小麦行距布局,将两个组之间的空行行距加宽至24厘米,每组苗带的宽度缩短至36厘米,不仅显著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还便于田间机械和人工作业,这种新模式每亩可增产约7%左右,节水10%。此外,通过科学调配水肥一体化方案,肥料和灌水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大幅提升;“绿色防控”与“一喷三防”技术的落实,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和干热风影响;同时,选用新型高效叶面肥,则让小麦的有效穗粒数和粒重明显增加。
西地镇是传统农业种植大镇,但长期以来,水土矛盾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今年,在奇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指导下,西地镇全面推广小麦种植良种、良法、良技,探索出一条抗旱增产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