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现将《奇台县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奇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4日
奇台县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
为全面做好我县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合理避让、重点整治、保障安全”为防治方针,坚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不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工作职责
自然资源局:负责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并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完善年度防灾方案,应急预案,严格执行灾害速报、灾点监测、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预报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有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将所有危险性地质灾害点落实到各监测单位和监测人上。
应急管理局: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履行应急救援工作职责,负责对地质灾害应对进行综合指导、组织和协调。
教育局:负责组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举办地质灾害防治讲座、组织地质灾害逃生演练。
商科工信局:负责组织电信业务经营单位、网络运营者发布地质灾害防治公益宣传信息。
水利局:密切监测水利设施周边地形地质变化及汛期山洪变化,制定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组织实施,同时报送自然资源局备案。
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制定交通干线的滑坡、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组织实施,同时报送自然资源局备案。
文旅局、融媒体中心:负责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文旅局负责对旅游景点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报告并提出治理措施,加强监控并公告。
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及时报告并处理险情。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以及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加大对群众的培训力度,增强群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大对农村建房选址和工程经济活动中如何防范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经验、典型事例宣传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提供地质灾害前兆险情和报告地质灾害险情。
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汛期前和汛期险情巡查、应急调查和灾情速报等制度,一旦发生灾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并做好善后工作。发现临灾险情,立即组织应急调查,确认险情,迅速采取避让、应急处置措施。对出现的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在处置同时,必须迅速上报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要加强地质灾害点的调查摸底,对辖区内、行业领域内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立警示牌,事先制定专项预案,对已经调查明确的地质灾害点,要认真综合分析隐患点的灾害类型、威胁财产、威胁人数、防治级别、防治措施等,有序开展治理工作,逐步消除全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三、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情况
(一)地质灾害类型。奇台县境内分布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
(二)地质灾害点整体分布情况。经调查目前全县境内共分布各类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128处,其中重点监测灾害隐患点36处。地质灾害整体随地形地貌的变化呈区块分布:南部中低山区主要分布有滑坡、危岩崩塌等灾害类型;山前丘陵地区主要有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类型;矿山开采区主要为地面塌陷和采空区等灾害类型;中部平原区主要为因挖砂取土形成大面积的遗留采坑及汛期洪水诱发的各类次生地质灾害类型。
2024年我县受全年干旱气候影响,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和监测巡查区内未发生达到统计规模以上的地质灾害,全年无地质灾害伤亡事故发生。
四、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段和重要隐患点
根据全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和以往地质灾害体复活移动情况及气象水文特征,圈定2025年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并拟定防治措施如下:
(一)七户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灾害预测:该辖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和泥石流,重点监测点有:位于七户乡平顶村的QT-14、QT-151点;位于七户乡屯庄梁三组的QT-152点;位于七户乡平顶村高家沟的QT-154点,其中QT-14山体滑坡灾害点为活动性中等规模滑坡体,其滑坡面在雨水的侵蚀和暴雨的冲刷下可能引起更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并引发次生泥石流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由七户乡政府负责,组织可能受威胁群众及时搬迁避让,圈定预防范围,设置防护栅栏和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及放牧人畜注意安全,汛期和雨季期间指定专人定期监测,将监测记录及时上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备案。
(二)东湾镇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灾害预测:该镇重点监测地质灾害点共有2处,一处位于烧房沟沟口的QT-157泥石流灾害点,另一处位于东湾镇根葛尔四组的QT-63泥石流灾害点。
防治措施:由东湾镇政府具体负责,及时组织受QT-63泥石流灾害点威胁的32户村民、QT-157泥石流灾害点威胁的50户村民做好防灾减灾培训学习工作,灾害点两侧醒目处设置警示牌,提醒过往人员注意。
(三)吉布库镇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灾害预测:辖区内分布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河道冲蚀塌岸等灾害类型。全年重点监测的滑坡灾害点共11处,崩塌灾害点2处,泥石流灾害点2处。其中位于吉布库牧业村吉布库河中游滑坡QT-45滑坡灾害点为一大型规模滑坡地质灾害点,该滑坡点地形较为复杂,在同一个滑坡山体上还有2处小型滑坡体,已形成多处不同的滑动面,且分布多处不同程度的地裂缝,滑坡体极不稳定,在雨水或地质应力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遇到暴雨还可能引发较大规模的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直接对该滑坡体下部居住的1户牧民共1人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另外在位于达板河东侧QT-47滑坡灾害点上居住有牧民1户共4口人。另外在达板河东西沟内还分布有4处潜在冲蚀塌岸不稳定边坡,如有大的洪水泥石流发生,将威胁岸坡上居住的4户牧民。
防治措施:由吉布库镇政府负责,及时组织对QT-45、QT-47滑坡地质灾害点和达板河东西沟内受地质灾害威胁牧民的搬迁避让工作,并指定专人定期对辖区内上述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开展巡查和监测工作,并及时上报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在危岩崩塌灾害点两侧醒目地段设置警示牌或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行人注意。
(四)大泉塔塔尔族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灾害预测:该乡行政辖区南部山区为奇台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分布有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中位于大泉塔塔尔族乡烧房沟内的QT-56、QT-62、QT-66、QT-68、QT-69、QT-70、QT-71、QT-73、QT-155九处滑坡灾害点和大泉塔塔尔族乡半截沟内的QT-58、QT-59、QT-60、QT-65四处泥石流灾害点及大泉塔塔尔族乡大沟村大沟上游的QT-74一处岩体崩塌灾害点为重点监测防治点。另外QT-68滑坡灾害点为中型规模滑坡体,稳定性极差,如遇雨水侵蚀和地质应力作用等因素或暴雨冲刷可能形成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并引发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威胁到该滑坡体下游过往行人和牲畜生命安全。
防治措施:由大泉塔塔尔族乡政府负责对以上灾害点进行定期监测预报,并将监测数据和变化情况及时上报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对灾害隐患点周边设置警示牌,对受灾害威胁群众发放避险明白卡,做好防灾避让各项工作。
(五)半截沟镇、江布拉克景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灾害预测:半截沟镇、江布拉克景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目前编号QT-160、QT-161,QT-162的三处滑坡地质灾害点和编号QT-159的一处岩质崩塌灾害点为全年巡查和监测重点。在汛期和雨季经地质应力作用或暴雨冲刷极易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到下游居住农牧民、景区游客、道路、过往行人和牲畜的生命安全。
防治措施:由半截沟镇政府和江布拉克景区负责在灾害点设置警示标志,向受灾害威胁群众发放避险明白卡,汛期雨天提醒群众不要在此搭建临时定居设施,并及时提醒过往行人车辆注意避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统一实行属地管理,各乡镇主要领导人为第一责任人,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县水利、气象、科技、住建、交通、农业、民政等部门为配合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协调搞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对危及交通、煤矿和企业安全的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由各单位负责监测预报并进行治理,县自然资源局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各乡镇及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重点时期实行零报告值班制度,各乡镇于每日下午18:00(北京时间)前将监测情况上报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局),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电话0994-7240755、17799415852。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设立防灾减灾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一旦发生灾情,立即上报。
(三)加强宣传教育。各乡镇及相关单位要加大对防灾救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对村干部及广大农牧民群众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地质灾害防御意识和自测、自防、自报、自救的防御能力。
(四)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县自然资源局及各乡镇要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作用,健全监测预警网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及时组织监测人员对辖区内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进行数据更新,并建立登记台帐。
(五)加强新建工程管理。对于重要工程建设项目及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否则,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加强巡查检查。各乡镇要加强地质灾害巡查力度,把防灾责任落实到村、组和个人,完善防御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县自然资源局及各乡镇要成立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负责对全县和本乡镇的地质灾害调查和应急处理。
(七)加强地质灾害动态监测。一是各乡镇、单位负责人和各工、矿、企业负责人作为本片区地质灾害防灾第一责任人,要积极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报、巡查工作,不断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预防能力。二是建立县、乡镇、村(工、矿)三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由分管领导负责,专业人员或指定人员监测,做到防灾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三是各乡镇要组织人员加大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的动态巡查监测,并做好巡查监测记录和灾情上报工作。
(八)加强责任追究。各乡镇、有关部门要以对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各自作用,认真落实防灾减灾要求,切实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抓紧抓好。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因措施不力、玩忽职守、把关不严、违章建设生产等情形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人员的责任。